您的位置:首页 >医疗资讯 > 医疗资讯

福建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喝咸粥、花朝节、龙抬头 二月二 福建福州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

2024-03-06 08:45:17 来源:搜狐

简介:福建福州的春节从腊月十六尾牙开始,到次年二月二(喝咸粥)结束。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会有哪些习俗?有什么讲究?对此,福州民俗专家方向红老师为我们一一揭秘。喝咸粥二月

福建福州的春节从腊月十六尾牙开始,到次年二月二(喝咸粥)结束。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会有哪些习俗?有什么讲究?对此,福州民俗专家方向红老师为我们一一揭秘。

喝咸粥

二月二喝咸粥,是福州地区的特色习俗。

这个习俗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传,旧时福州物质匮乏,百姓生活水平较低,只有春节前置办年货时才能采购一番。

等到了二月二这天,食物储存了一个多月,且天气渐暖食物容易变质,不少家庭主妇会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物都混在一起,再加上一些糯米,煮成粥,全家人围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费。

久而久之,老福州“二月二喝咸粥”的习俗就形成了,这主要也是为了弘扬福州人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如今,对于部分福州人而言,即使家里没有剩余的食物,还是会在二月二煮咸粥,这就是习俗的传承。

他们常以糯米、芹菜、海蛎、肉丝等为原料,有的家庭也会根据个人喜好,增加其他配料,熬制各种口味的咸粥。

花朝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传统花朝节,俗称"花神节"。2020年,“花朝节传统习俗”荣膺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东周年间,自古与中秋节合称花朝月夕,是独属于春日与百花的节日。

清代张春华曾作《咏花朝》诗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近年来,福州举办了多场“花朝节”活动,其中设有花神祭、赏红、护花等仪式,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并融入当今的时尚生活。

祭祀土地公

福州的二月二相传是土地公的生日,称为“土地诞”。

已故民俗专家方炳桂曾说过,福州将“二月二”称为“土地诞”,也叫“发财日”,这是比较独特的。

在这天,福州大部分商家为给土地公“暖寿”,会准备丰盛的供品敬奉土地公,以祈福风调雨顺,有“水进”。这是因为在福州话中“水”意味“财”,有水进就意味着财源广进。

二月二虽是“发财日”,但福州人却在二月十二才拜土地求财,据说这与闽江的潮汐现象有关。

对于商号老板来说,退潮时卸货会大大增长成本,因此凡是在台江地区做生意的商家,都会把卸货日那一天潮涨潮落的情况考虑在内。经过长期的总结,商家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年的二月十二这天,潮水会涨得特别高,尤其以圣君殿门前三捷河为主,容易形成“潮水两头涨”的奇观,货船在这天靠岸都畅通无阻,节省了不少劳动力。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又称“青龙节”或“龙头节”。我国民间素有“龙抬头”之说,相传从这一天开始,万物真正苏醒,春天悄悄来临。

每年龙抬头的日子,在我国民间都会有吃“龙食”、剃龙头的习俗,以此来讨个好彩头。

农历二月二为什么被称为“龙抬头”?这个节日有什么特殊寓意呢?

在南朝萧绛的《纂要》中记载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古语:“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其中的“大仓”“小仓”指的就是古人的粮仓,意指龙抬头对农耕的积极影响十分显著。

关于“龙抬头”来源的说法有多种,主流的说法是传说中伏羲时期流传下来的耕作习俗。古人认为,龙抬头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时更将其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唐宋时期,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到元朝以后,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

因与农事相关,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或“农事节”或“春龙节”。在这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耳”,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吃猪头肉——“挑龙头”

吃龙须面——扶“龙须”

吃炒豆——食“龙子”

古时福州郊外农家还有个习俗,“二月二,食粿饵,耕田选秧地”。因这时节春耕正忙,要选好秧地,谷种落土,希望育秧快速,早接插秧。

所谓“粿饵”,有的磨米浆,煎成“春饼”,即用豆芽、葱、虾皮等调成咸味,制作后切分成几个小块,也有调糖为甜味的,有的人直接用过年余下的年糕,切片煎炸,替代粿饵。

民间还有二月二“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为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

时至今日,二月二的习俗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福州地区有共性也有“个性”,但不变的是在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中都蕴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热爱。(蓝秀楠/文)

来源: “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福州工作站

很赞哦!

随机图文